美國紐約華埠居民所得 四至七成付房租
【大紀元3月26日訊】一份紐約華埠及下東城租金調查報告昨(廿五)日公布,据調查報告顯示,紐約華埠居民必須付出四成到七成的收入所得來付房租。
据世界日報報導,這份由十二名義務投入的亞裔大學生,在去年底實地拜訪下東城及華埠住戶做成的統計,發現在受訪的一百名住戶中,有一半的受訪人每月租金在六百到一千元之間,和一九九六年樓宇局的統計發現華埠居民的年收入為一万七千元相比,華埠的居民所得的一半以上花在房租上頭。
不過這份報告也透露了另一個有趣的訊息,華埠和下東城的居民中,絕少是一人獨居,所以這六百到一千元間不等的房租,大部分是由合住的親戚朋友分攤。調查報告指出,三成的受訪人家中住了六人以上,略低于三成的住戶一家住了四人,住兩人以下不到一成。
雖然受訪的住戶有些住在兩房的公寓,但訪查的學生發現,所謂的兩房往往是房東加蓋的隔間,面積其實是正常的一房。這項調查是「亞裔反暴力聯盟」(CAAAV)委托年輕學生義工在去年底到今年初所進行。
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月租在四百到六百元之間,房租高于一千和少于四百元的都屬于少數。
在紐約三大華埠中,于曼哈坦華埠僅有的「台底錢」習俗,也呈現在這份報告中。例如報告指出百分之四十三的住戶承認付給房東「台底錢」,一般的行情在一千到三千元之間,最高的台底錢甚至高達六千元,「台底錢」是不合乎紐約法律的交易,但在華埠相當常見。
三成的受訪者把「台底錢」給房東,有百分之十五給了其他人,這百分之十五大約都屬于轉租的部份,可見華埠轉租的情況相當普遍。
學生們在下東城調查出的房价個案最讓低收入住戶触目惊心,果園街一棟三年前住著大多數華人的公寓樓,去年底調查發現已經全部都成了白人,平均房租從每戶每月九百元,暴漲到每戶一千八百元。
「亞裔反暴力聯盟」并且公布了市議員第一選區(包含華埠、下東城在內)的所有候選人對低收入戶被高昂房价逼迫出走的看法,候選人紛紛都對此表態(除了亞洲人平等會的陳倩雯沒有回應),對低收入舊房客被「新貴」逼走的這個「貴族化」的現象,表達了支持弱勢的立場。
調查報告也顯示這個區域內,一半受訪者的房東是華人,白人房東只占了百分之十六,不過最近几個明顯的房東房客糾紛,都發生在白人房東接管華人樓宇的初期。調查還發現,近八成的房東不住在樓內,房東和房客終年不見面是常態,讓住戶的抱怨難以及時得到反映;缺熱水是最頻繁的抱怨項目(近六成),其次是水管不通(四成)和冬天缺暖气(三成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