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滨海湾金沙赌场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shouye
專欄文集

吳稼祥:“總統”為何沒有“內銷”

【大紀元3月24日訊】“出口轉內銷”是真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是商家的一种營銷戰略。這种戰略的思想背景十分現實,承認本國人不如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值得重視,國內最好的產品,要首先用于出口,換取外匯。出口好的產品,內銷一定旺。他們的推論是,連外國人都欣賞的東西,中國人沒有理由不欣賞。國人一旦用上了原本專賣給老外的東西,會陡感身价倍增。這個推論,在中國這樣的落后國家,自然有心理基礎。

政治小產品出口

正是這种崇洋的國民心理,使某些商家的醉翁之意不在“出口”,在乎“內銷”本國也。就經銷政治產品來看,江澤民先生是個大家,擅長“出口轉內銷”的營銷戰略。去年他先向日本前首相小源惠三“出口”自己的“戀棧”信息:國家主席有任期,總書記沒有任期限制。言下之意,我要是把總書記從十四大做到十八大,你們也沒有脾气。不幸的是,這個“產品”在國外的銷售業績极差,國際輿論几乎一片噓聲。就眼下情況看,江先生似乎已沒有勇气在中共十六大上內銷它。

這還是江先生出口的政治小產品,更大的政治產品是“總統”,而且銷售業績不俗。我不認為江先生想在中國實行總統制,他只是自己想當總統,過過總統癮。這個區別非常重要,它決定了一個政治家的創制行為究竟是國家的人格化行為,還是個人虛榮心行為。如果是前者,理直气壯,有把創制行為進行到底的堅強意志;如果是后者,心里有鬼,想做總統就象想做小偷似的,怕別人看出他想“偷”總統職位,所以隨時准備罷手。

從十五大開始“偷”總統

江先生“偷”總統職位,從中共十五大著手。他別出心裁地讓有接班人身份的胡錦濤做國家副主席,就是想向全党全國乃至全世界暗示:江澤民時代的國家主席一職,不再是榮譽職位,而是象美國總統那樣,是實際上的國家最高元首。

在鄧小平時代,國家主席職位是安排退休元老的地方,其主要職能是履行國家禮儀。李先念當主席時,烏蘭夫是副主席;楊尚昆當主席時,王震是副主席;十四大江澤民當主席時,容毅仁是副主席。除了江本人外,沒有一任國家主席或副主席有制定或改變國家政策的實權。

這正是讓江先生尷尬的地方。按照鄧時代對党和國家領導職位的定位,江本人很難參与國務活動。以党的總書記身份他可以訪問的國家越來越少,共產党已經從執政党名單里几乎完全划掉了,誰來邀請他訪問?國家主席如何?如果只是榮譽職位,至多接見一下大使,收收他們遞交的國書,如果出國,可以和英國女王進進晚餐。作為“江核心”,還不如國務院總理風光。

“President”沒有“內銷”為“總統”

胡錦濤一當副主席,主席和副主席職位就完全實權化了,剩下的工作就是集權和正名。江先生從十五大后手里集中的權力,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總統。他是党的總書記,是國家主席,是党和國家兩個軍事委員會的主席,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是中央外事領導小組組長,是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還是擬議中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而副主席胡錦濤則是掌管中央人事大權的中央常委,又不是等著完全退休,而是等著接班的實權人物。

走到這一步,江先生就完成了英文“President”從一种含義(虛權,議會制政府的國家元首)向另一种含義(實權,總統制政府的國家元首)的過渡。恰好對中國國家主席的英文譯名也是“President”。江先生只要將“President”一詞按其實權含義再翻譯成漢語的“總統”,就完成了中國從假議會制向真總統制的過渡,可這一層窗戶紙江先生卻一直沒有捅破。

缺乏創制能力

他的手指頭一碰到這層紙就發軟。這一方面是因為江先生一直沒有完成他的國家人格化,沒有按照國家的最高利益和理想要求來扮演他的角色;而是服從他內心對權力的渴望來謀取權力。他對自己集權和當總統的正當性缺乏自信,所以只敢暗移星斗,不敢昭告日月。

另一方面,江先生為政12年的實踐表明,他是一個缺乏創制能力的人。在他的統治下,小打小敲的改革有一些,但根本性的制度設計沒有見到。鄧小平偉大,主要就偉大在他的創制能力上,他最杰出的創制,就是“一國兩制”。善于玩權,并不是一個政治家杰出的標志。美國聯邦党人杰斐遜和漢密爾頓的頭像之所以被印在美鈔上,就是因為他們在美國國家体制上的偉大創制。

做總統并不難,難的是開創總統制。

2001年3月20日于美國康橋


    相關文章

    

  • 蘇紹智:一党專政下何來政改? (3/23/2001)    
  • 張三一言:不准政改的政改 (3/22/2001)    
  • 林培瑞:中共重啟政改 非不可能 (3/19/2001)    
  • 吳隅 : 兩封「万言書」的妙用 (3/18/2001)    
  • 日本大藏大臣:財政瀕臨崩潰,改革勢在必行 (3/9/2001)    
  • 英國金融時報:中共第四代奪權戰如何影響中國前景 (3/8/2001)    
  • 中共第四代卡位戰浮出海面 (3/8/2001)    
  • 中國十五計划羅列經濟隱憂重重 暗示推行政改 (3/6/2001)    
  • 經濟隱憂重重 暗示推行政改 (3/5/2001)    
  • 胡錦濤曾慶紅掰腕子 (3/1/2001)    
  • 【紀元專欄】卜音:議政改者,請多一點理解和寬容 (3/1/2001)    
  • 曾慶紅“政改”:大內總管秉承江核心意旨料理家務事 (2/27/2001)    
  • 江綿恒:韜光養晦之政治紅星 (2/26/2001)    
  • 江澤民批示傳閱“太子党”頭目潘岳的政改方案 (2/21/2001)    
  • 標准普爾:大陸單靠經改不可能達到政改目標 (2/21/2001)    
  • 迫于壓力 中共高層有意提出政改 (2/15/2001)    
  • 干部制度改革是中共政改突破口? (2/11/2001)    
  • 北京政改年的風向气球 (2/11/2001)    
  • 金融時報:中共財政改革 面臨延遲 (2/11/2001)    
  • 【紀元特稿】柳書生:從主席到總統:中國离總統制有多遠? (1/31/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