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是如何在服務器市場中轉敗為胜的
【大紀元3月20日訊】大約兩年前,IBM理解它為什么從最開始的成功轉變為失去市場-原因是那些處于公司网絡心臟部位的強大的服務器電腦。
兩家大型公司影響了藍色巨人:Sun微系統与IBM自身。當Sun抓住互聯网的能量時,IBM的推銷員正在內部爭斗而不是与對手競爭。
為扭轉逆勢,IBM將他的四种服務器產品整合為一個品牌-eServer。高端服務器的營銷將基于全部服務器產品的成功,IBM放棄了單獨地對每一种服務器產品的核算。IBM對主要客戶任命了一位’eServer 經理’以保証IBM的服務器產品不再互相競爭。在服務器的研究和開發方面也對高端產品和較次要產品同時實施技術擴散。
IDC最近發表的數字給了IBM的樂觀主義一點适當的証明。IBM的服務器銷售在2000年增長了4%,銷售額為136億美元。這個數字要比其他公司的服務器銷售低3個百分點。IBM的服務器銷售在第四季度增長了31%,而其余公司增長了14%。
但是現在的問題不是IBM產品的質量如何,而是它能否在經濟減速前比競爭對手少受一點損失。服務器產業看起來不像是一個能扭轉局勢的產品,如同變幻無常、低利潤的PC產業那樣。隨著.com公司的崩潰和許多公司推遲上計算机項目,IBM再也不是与經濟困難相隔离的孤島。事實是,經濟蕭條已影響了康柏電腦和其他嚴重依賴PC的企業。
美林証券分析師說,我們從一些大金融公司的首席信息官那里得知,公司將放慢購買大型机設備的步伐。這勢必給服務器的銷售帶來影響。
Gartner的分析師則指出,我肯定,在過去,Sun可能會比惠普和IBM遭受更多一點的打擊。長期以來,.com貢獻就是支撐Sun优良業績的動力。.com公司通常創業時選擇Sun作為他們的服務器,而惠普和IBM在傳統型公司的服務器市場上有优勢。
IBM成功原因之一:實行技術共享戰略
IBM在服務器市場上也曾經歷過黑暗的日子,1997年IBM的服務器銷售相當蕭條。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也使IBM感到沮喪。在這段時間里,Sun成功地使自己成為网絡基礎設備服務商,其中包括服務器業務。
与英特爾的技術共享戰略幫助了IBM成功銷售了采用英特爾處理器的服務器。早期IBM對采用英特爾處理器的服務器采取嘲笑態度,現在則看不到任何請示輕視的態度了。
IBM估計,隨著英特爾第二代64位CPU McKinley的推出,人們將會看到新的功能完全不同的英特爾新服務器概念。
IBM成功原因之二:支持Linux系統
雖然可能不是最初的計划,但是Linux系統的出現确實給IBM的服務器業務注入了新的能量。這种操作系統雖然未能如許多人所期望的那樣,但它從容不迫的進攻似乎已經動搖了微軟對Unix系統的影響。
早在1999年IBM就宣布了它的英特爾服務器將采用Linux系統,但當時只是服務器所支持的操作系統中的一种。后來,IBM對Linux的熱愛日益認真,IBM決定它的四种服務器產品都支持Linux系統。去年12月又宣布,斥資10億美元用于Linux系統研究和開發。
分析人士認為,可能更重要的是,IBM對Linux的積极態度轉變了公司在程序員中的威信,并且提高了公司形象,如同Sun完成Java時所采取的策略一樣。
盡管IBM在服務器市場雄心勃勃,但是也有人怀疑IBM能否實現目標。分析師指出,IBM必須應對的挑戰是如何協調不同服務器產品之間的銷售与生產信息,事情沒有看菜譜這么簡單。(沈衛利‧yesk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