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网絡小姐北美選手黃妤: 一條游不停的魚
【大紀元2月26日訊】本以為是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佳麗,以至于到了酒店大堂,看到正辦入住手續的黃妤時,還以為她也是哪家媒体的記者呢。
黃妤如假包換地是來參加中國网絡小姐總決賽的北美地區選手,在經過重重篩選后,這位加拿大女博士生脫穎而出,成為參加在周日晚進行的中國网絡小姐決賽中惟一一位海外選手。“我們不會對她有任何一點特殊政策”,組委會秘書長對記者說:她必須和其他選手一樣通過各道關卡。黃妤自己則說:對于一個海外游子,能夠回國參加比賽本身就是目的——盡管相當一部分費用要自掏腰包,她仍然非常感謝組委會,“网絡上的情感交流畢竟不如回來看一看”。
高科技給我們一种社交方式
”Internet是張無形的网,我們每個人都是這网上一個結點,吸收与釋放大量信息。同時,Internet也為大眾提供了一种新穎的社交方式,在賽博空間里,我們同樣抒發情感,交流心事。”
黃妤說,參賽本身就是目的。這位生在西子湖畔的姑娘,正在一位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指導下研制病毒免疫疫苗。談到為什么上网,她解釋為“孤島情結”:生活在海外的華人,能獲得的中國文化和信息非常貧乏,网絡可以幫助我們和中國聯系起來,時時覺得和祖國在一起。她所在的万維讀者网以華人為主,每天,她們要把國內有關的報道、信息轉貼到万維网上。
黃妤負責网站的“戀戀風塵”版,這是一個情感論壇,“网絡作為一种特殊的社交方式,把現實中相距遙遠的人聯系起來,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雖然有時候是欺騙,但也許會更美麗”。黃妤挑起的有名的网上爭論是:愛人出國,是否意味著感情結束?
我可不想參加選美
黃妤并不諱言自己的年齡,1972年出生,“我的歲數是不是最大的?”看到其他參賽選手的年齡后她說,“她們都太小了,全是78、79年的”。“我的优勢是文化層次高一點,年輕有年輕的好處,但成熟一點也會另有一种味道”。來京之前,她特意找到去年的比賽報道,“真擔心辦成選美”,現在她覺得挺有信心的:看來,比賽主辦者希望讓更多的女性了解和接触网絡。不過,听說需要一套職業裝時,她仍顯得准備不足:穿職業裝會不會有點傻?她只准備了一套便裝。下了飛机,她最大的感触是:到處都是手机,“是不是太追求時尚了?”她有點感到奇怪。
結果對于黃妤其實并不重要,“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應該參加這個活動,這就夠了”,黃妤這次參賽的費用,相當一部分要自掏腰包。
漁島主人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魚不停游。。。”黃妤的個人主頁名為“漁島燃火”:“我是怎么成為漁島主人的?”她說,1,姓黃。黃藥師有他的桃花島,我為什么不可以有我的島?2,名妤,應該是美女的意思。不過跟黃拼在一起,就變成黃魚了,加上天生愛吃魚,這輩子就只能以漁為生啦。
黃妤的興趣廣泛得不得了,“不過三天打漁兩天晒网的,哪樣也學不精”。愛玩樂器,吹一點點口琴,一點點薩克斯,彈一點點吉他;愛唱歌,不至于跑調可也達不到專業水平;愛跳舞,想著去參加比賽來著,到現在沒有實現;愛運動,网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等等等,啥都喜歡攙乎;愛畫畫,畫的比平常人好,比專業人差……“生活不就是這樣嗎?不求盡善盡美的結果,只求全力以赴的過程。我感謝上天賦予我這一個完整的身体,許多小小的才能,可以充分享受生活的快樂”。
黃妤就是那條一天到晚游泳的魚,网絡只是她每天五到六個小時的游泳空間。盡管比賽選手中很多是計算机專業的,但黃妤的態度是:只有像我這樣并不依賴网絡生存的人,才能代表真正的网民,网絡不是計算机專業人士的專利。
背景資料:
第一次舉辦网絡小姐比賽時,女性网民占中國网民總數的比例仍非常小,現在,這個數字至少翻了三番。大賽組委會介紹,第二屆中國网絡小姐選拔賽除在大陸各地設有賽區外,另由香港亞洲電視台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組織机构。同時,八爪娛网站、万維讀者网應邀也在馬來西亞、北美開辟賽場。自去年10月開始,大賽共接受全國近万年輕女性的報名。參賽選手中有老師、學生、普通工人、警察、商業人員、農民、鎮長……形形色色,充分体現了网絡無界限的這一特征。參賽選手大學學歷以上的占比賽總人數的80%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