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對別人最好的安慰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7日訊】 大部分人習慣于對身陷苦難或病痛的人說一句:想開一點。因為既不忍又不習慣眼見別人痛苦,并以為這是一种安慰。實際上,有時候,一些勉強擠出來的安慰話,在當事人耳里听起來只是風涼話。感同身受畢竟不易。

從前,別人都說我善体人意;我也自以為是,熱心的給別人意見、義無反顧的「安慰」別人。

几年前生活遭逢巨變,生命亦朝不保夕。親友輪番來探視,有些人与我相視無言嘆息,這种人讓我最自在;有些人見了我的慘狀忍不住哭了起來,我還得反過來安慰他們,既尷尬又累人;有些人則告訴我:要想開一點,碰到這种情況,一律微笑以對,表現出「我很好、別擔心」的樣子。因為,我認為所有的苦痛都只适合深鎖心中,不但別人難以触及,自己也從中抽离,遠遠旁觀;因為,沒有能力面對。

可是,不去面對的結果并不是就沒事。這些痛苦被鎖在內心深處,不斷發酵,最后讓自己情緒瀕臨崩潰,只好尋求專業的幫助。就像傷口,如果因為怕痛而沒有一遍遍耐心清理乾淨,將來就不容易好。

不久前,在安宁病房見到一群人圍著一位癌症末期的病人A,七嘴八舌勸他要想開一點。我突然覺得怒火攻心,很想衝上前叫那群人閉嘴滾開。自己昔日的傷痛涌上心頭。

是的,他們都出于好意;也可能他們認為他是個難纏的病人,總是喊痛、總是抱怨,屢勸無效。可是,他們不了解承受日夜錐心刺骨的滋味;他們也無從体會面對死神隨時可能召喚的恐懼;他們可能也無法想像擔心子女年幼、妻子無力謀生的焦慮。是的,「想開一點」說出來是那么容易;但是,對當事人而言,憂思百結,即使努力要想開一點、展顏以對眾人,但病痛和焦慮卻隨時糾纏著他。

數個月來,每次探訪,知道我也是癌症病人,他總要問我:「你痛不痛?晚上睡得著嗎?大便通嗎?一個月要花費多少錢?我會不會好?不會好又死不了怎么辦?」我明白,他只是在尋求同理心、尋求一种安慰,想從我的回答中証明他的情況不是特別坏。彷佛只要我和他症狀相同,就能讓他安心一點。

事實上,我們真的很難給病痛終日、死亡逼近的癌症病人什么有力的安慰,那些「想開一點」、「不要想那么多」、「要堅強」的好意安慰和鼓勵,往往只能安慰說這些話的人,讓他們比較有勇气面對別人的苦難。對當事人而言,与其說這种空洞無力的話,還不如靜靜陪伴、耐心傾听、理解并且接受他們那些真實而且無時不在的痛苦、焦慮、恐懼和無奈。


    相關文章
    

  • 張玉宁給失望中的米盧一絲安慰 (2/13/2001)    
  • 克林頓政府執政的最后一天呼吁北京尊重人權 (1/20/2001)    
  • 人權領袖与克林頓同病相怜 著名牧師坦承有私生女 (1/18/2001)    
  • 悲情兩婦人愁對茫茫路 (1/14/2001)    
  • 美國務院辦美式“參考消息”開通「美國參考」中文网站 (1/12/2001)    
  • 植物更能起到給人以安慰的作用 (1/7/2001)    
  • 學習德國下跪謝罪吧 日本著名媒体勸政府正視歷史 (12/21/2000)    
  • 洋教材在大陸高校正吃香 (12/18/2000)    
  • 美國財經簡訊 (12/9/2000)    
  • 土耳其官員荒唐行政面面觀 (11/13/2000)    
  • 【紀元特稿】大選糊涂報道歷史悠久 自我解嘲之余更應以史為鑒 (11/10/2000)    
  • 吸氮氧化气可救心臟手術的嬰儿 (11/3/2000)    
  • 港首董建華与市民直接對話 (10/13/2000)    
  • 香港「网絡介入策略」意為老者提供幫助 (10/9/2000)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務院于一月十一日起推出中文的「美國參考」网站,每天將提供七千字的美國政府政策訊息。
    • 早前魚涌康蘭酒店舍身勇救同事的技工黎耀忠,將于今年秋季獲追授金英勇勛章,其舍己救人的偉大行為獲得肯定,令其遺孀及兩孤雛稍感安慰。而在大角嘴馬路上學途中,疑被鐵欄上的橫額阻擋視線慘遭巴士輾斃的七歲男童能仔,其單親母親及胞姊哀傷之情雖仍揮之不去,猶幸獲熱心善長捐助和關怀,度過這段黑暗的日子。
    • 美國著名人權領袖杰西‧杰克遜牧師今天承認他有一個私生女。杰西‧杰克遜在克林頓發生“萊溫斯基”事件時曾向克林頓總統提供過精神安慰。
    • 在昨晚進行的泰王杯第二輪中國隊對瑞典隊的比賽當中,中國隊是兩球領先的情況下被瑞典隊連進兩,最終是2比2戰平了對手。如果從瑞典隊首場比賽的表現來看,中國隊能夠逼平對手,應當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但是在比賽結束之后,米盧的臉上卻盡顯失望的神情。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電影從媽媽秀雅留給兒子鄭志浩的畫冊開始,用動畫的形式引出雲國及企鵝母子間溫暖的親情故事,讓影片一開始就具備了一種夢幻般美好,也暗示了後續劇情發展脈絡。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新世紀影視於二零二五中國新年正月十五推出的電影《賣房》,目前在乾淨世界平台熱播並引發廣泛討論。因為電影的內容非常寫實地觸及到當今中國的老齡化社會現實以及產生的一系列養老問題、房子問題、贍養問題、職業道德、人生心態等話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