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7日訊】 大部分人習慣于對身陷苦難或病痛的人說一句:想開一點。因為既不忍又不習慣眼見別人痛苦,并以為這是一种安慰。實際上,有時候,一些勉強擠出來的安慰話,在當事人耳里听起來只是風涼話。感同身受畢竟不易。
從前,別人都說我善体人意;我也自以為是,熱心的給別人意見、義無反顧的「安慰」別人。
几年前生活遭逢巨變,生命亦朝不保夕。親友輪番來探視,有些人与我相視無言嘆息,這种人讓我最自在;有些人見了我的慘狀忍不住哭了起來,我還得反過來安慰他們,既尷尬又累人;有些人則告訴我:要想開一點,碰到這种情況,一律微笑以對,表現出「我很好、別擔心」的樣子。因為,我認為所有的苦痛都只适合深鎖心中,不但別人難以触及,自己也從中抽离,遠遠旁觀;因為,沒有能力面對。
可是,不去面對的結果并不是就沒事。這些痛苦被鎖在內心深處,不斷發酵,最后讓自己情緒瀕臨崩潰,只好尋求專業的幫助。就像傷口,如果因為怕痛而沒有一遍遍耐心清理乾淨,將來就不容易好。
不久前,在安宁病房見到一群人圍著一位癌症末期的病人A,七嘴八舌勸他要想開一點。我突然覺得怒火攻心,很想衝上前叫那群人閉嘴滾開。自己昔日的傷痛涌上心頭。
是的,他們都出于好意;也可能他們認為他是個難纏的病人,總是喊痛、總是抱怨,屢勸無效。可是,他們不了解承受日夜錐心刺骨的滋味;他們也無從体會面對死神隨時可能召喚的恐懼;他們可能也無法想像擔心子女年幼、妻子無力謀生的焦慮。是的,「想開一點」說出來是那么容易;但是,對當事人而言,憂思百結,即使努力要想開一點、展顏以對眾人,但病痛和焦慮卻隨時糾纏著他。
數個月來,每次探訪,知道我也是癌症病人,他總要問我:「你痛不痛?晚上睡得著嗎?大便通嗎?一個月要花費多少錢?我會不會好?不會好又死不了怎么辦?」我明白,他只是在尋求同理心、尋求一种安慰,想從我的回答中証明他的情況不是特別坏。彷佛只要我和他症狀相同,就能讓他安心一點。
事實上,我們真的很難給病痛終日、死亡逼近的癌症病人什么有力的安慰,那些「想開一點」、「不要想那么多」、「要堅強」的好意安慰和鼓勵,往往只能安慰說這些話的人,讓他們比較有勇气面對別人的苦難。對當事人而言,与其說這种空洞無力的話,還不如靜靜陪伴、耐心傾听、理解并且接受他們那些真實而且無時不在的痛苦、焦慮、恐懼和無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