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松87年狠批港官
指港官缺乏經驗應付當時股災
【大紀元2月15日訊】一直從事銀行業的梁錦松,早在八十年代初已被一本雜志譽為「未來香港第一任華人財政司」,他八八年初接受傳媒訪問時,曾批評當時的財政司翟克誠,認為以他為首的港府財經官員,缺乏經驗應付八七年股災,更認為港府當時為民意所累,希望政府沿用委員會制度,少听一般民意。當時,曾蔭權出任處理香港前途談判的常務科副常務司。
自認欠圓滑不宜從政
東方日報報導, 當年已投身銀行業十五年、身為万國寶通銀行副總裁的梁錦松毫不諱言,指港府官員在處理八七年十月股災時應可以做得更好,且直指「明顯地,他們沒有足夠的財經經驗。他當時更指政府是受民意所累,又指直選未必必要,因為香港沒有百分百民選的經驗,若一下子發展得太快,恐怕有很多人不習慣」。
不過,他當時認為自己不适合從政,因為不夠圓滑,遇有不平之處總會開口批評,但他同時也承認自己是少數中、英、港三方面認可的人物。至于「首任華人財政司」的稱譽,他說:「在一定程度上,這是Flattery(恭維說話)。」
梁錦松在訪問中也開列了作為管理人的三項主要職責,分別是制訂政策,政策并非憑空想像,用讀書時的理論是「從群眾當中來,到群眾當中去」,良好的政策以人為本;其次是招攬人才,因為政策需要人去實行;最后則是創造良好的環境,務求使人才能發揮潛質。
他說,雖然自己沒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但公司曾送他到哈佛的商學院進修人事管理課程,他認為所學的正和當年發動群眾的主張沒有兩樣。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